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AI-详情

【冷历史会说话VII】能“pk”徽墨, 让“一代诗宗”杨万里写诗留念的川墨有何来头?

2023-05-26 22:05:38来源:四川新闻网

原标题:【冷历史会说话VII】能“pk”徽墨, 让“一代诗宗”杨万里写诗留念的川墨有何来头?


(相关资料图)

笔墨纸砚,四宝汇聚,诠释东方雅韵;

宗师巨匠,薪火相传,赓续中华文脉;

书画遗迹,古韵留香,镌刻千载荣光。

以“文化传承 强国有我”为主题的第二届青少年书画传习大会已经启动,中国书画传习热潮正澎湃。

5月22日起,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推出《冷历史会说话第七季:书画传习录》,带你走近文房四宝、书画大咖及文化遗迹,通过预告视频+音频+海报的呈现形式,看到一个“笔尖上的四川”,一起谛听天府文脉传承与发展的足音!

今天我们将要讲述的是“笔墨纸砚篇”:

能“pk”徽墨, 让“一代诗宗”杨万里写诗留念的川墨有何来头?

古人云:“得佳墨者,犹如名将之有良马也。”墨是中国传统文房用具,文房四宝珍品之一,是书写、绘画的颜料。墨分为“松烟墨”和“油烟墨”等,松烟墨是用松树烧取的烟灰制成的,颜色呈乌色,光泽度较差,只适合用来写字;油烟墨是用动物或植物油等烧取的烟灰制成的,颜色黑而亮,可以用来作画。

古墨主要派别分为徽墨、川墨。世人大多知道徽墨而不知川墨,事实上,川墨的历史非常悠久,早在汉朝就有记载,到宋代发展至高潮,曾享誉东南。巴蜀地区(现今四川、重庆)是川墨的主产地。

谈川墨,蒲氏墨和何氏墨必须榜上有名!

蒲氏墨的发明者蒲大韶,是长寿制墨业的主要代表,原是四川阆中县人,后来迁居乐温(今重庆市长寿区),早年受黄庭坚制墨技术影响而另辟蹊径,自成一家,品质佳绝,闻名全国。

被誉为“一代诗宗”的杨万里对蒲氏墨喜爱有加,曾从胡子远的朋友处获赠蒲氏墨,如获至宝,高兴得不得了,还回赠了龙涎心字香,并写诗《谢胡子远郎中惠蒲大韶墨,报以龙涎心字香》对蒲氏墨赞扬不已,还写了《谢李君亮赠陈中正墨》一诗。清代陕甘提督、振威将军胡超也写了“地近巴渝水半湾,松滋雅制重人间。可能当日荆关派,画出梁州十万山。”一诗来赞扬蒲氏墨。

据宋代诗人范成大的《吴船录》和张畴斋的《墨谱》记载,蒲氏墨是用松烟、油烟混合后加胶制成的,属于油松墨,这种墨集合了松烟墨与油烟墨的长处,制成的墨墨色深浓,书写作画都非常流畅,即使长久储存也不会变形,深得当时文人墨客的喜爱。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和蒲氏家族的衰落,蒲氏墨的制作质量逐渐衰退,现在已经失传。

但川墨并没有就此消失,川墨代表之一何氏墨扛起了传承的重任,一直发展至今,第五代传承人何文凯还对制墨工序及技法进行了改良,现在,何氏墨已经有第七代传承人了。

何氏墨的起源要从清嘉庆年间说起。在现今四川成都的海鲜市场——青石桥,学道街、卧龙桥一带,是那时笔墨、书籍等文化用品的聚集地,仅制墨作坊就有老文照、张汇川等十余家,皆为前店后作坊,以手工生产胶墨及较好的松烟墨,还仿制徽州老胡开文的“松滋侯”墨。

何氏墨便是在这一时期初露端倪。第一代传承人何光珠,今铜梁区蒲吕街道龙桥村人,在考登甲科后便在家乡创办私塾,教书育人。因为办学需笔墨写字,正好他祖父何正春的岳父周氏(四川自贡人)擅长制墨,他便去拜师学习制墨技术,其技术代代相传,至今已有160多年的历史。学成归来后,他在家乡创办制墨厂,不断钻研和提升技艺,成为铜梁首家拥有制墨经营的大户人家,产业发展到了重庆府四宝斋、文辉庄等地,一举成为川墨中的翘楚。晚清至民国时期,何氏墨达到鼎盛。

据了解,何氏墨的制作工艺分为配、叠、搓、印、烤、洗、刷、填、写、包等10个大步骤,40余项小工序。其制作方法结合了其祖传制墨模具的设计、雕刻及制作整套制墨技术,并融入了铜梁的龙文化,形成了一定的地域文化特色和工艺特点。

在科技高速发展和书写方式不断改变的今天,墨已经渐渐淡出了大众的视野。因此,更让我们看到在传承百年的制墨技艺背后,离不开手工匠人的代际相传和默默坚守。

下期节目我们将继续为您讲述“笔墨纸砚篇”:冷历史会说话VII | 纸里藏“版权” ,张大千的私人定制让这项非遗声名鹊起

5月22日起,《冷历史会说话第七季——书画传习录》开启,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客户端、喜马拉雅邀您走进书画艺术的“前世今生”,一起谛听天府文脉传承与发展的足音!

策划:楚彦 唐明 陈浩 侯敬文 蒋娜

文字:黄成群

配音:李赵卓

音频剪辑:李赵卓

封面设计:何如冰

资料来源:上游新闻、华龙网、铜梁区融媒体中心、长寿文旅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标签:

上一篇:解密118亿主力资金出逃,哪些大单疯狂出货?广汇能源走低,5机构席位8亿抛弃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