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互联网-详情

8月23日处暑:新凉直万金

2023-08-23 08:10:47来源:科技日报

北京时间8月23日17时01分迎来处暑节气,标志逐渐进入气象意义上的秋天。处暑的“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表示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随着8月20日“出伏”,长达40天的“三伏天”终于结束,但暑热天气的余威仍在,农谚中就有“处暑天还暑,好似秋老虎”这样的说法。但一早一晚会有令人舒爽的凉风徐徐吹来,昭示着秋意即将来临,也就有了“处暑天不暑,炎热在中午”这一说法。

新秋来临,秋高气爽,天高云淡,节令时序的变化带来的晴雨交替、气候变迁、沧海桑田以口耳相传的方式被记录下来,这就是人人都能说出来几句的农谚。


(资料图)

我国农谚诞生时间早、流布地域广、 “版本”数量多,简短流畅又精炼深刻,许多农谚看似简单浅显,其实包含了科学原理。比如“处暑谷渐黄,大风要提防”,处暑节气后,农作物陆续进入成熟期,大风会导致树上的果子大量脱落、农作物倒伏;还有这句“处暑雷声唱,阴雨天气多”,一般进入秋天后雷暴天气出现的频率会降低,如果处暑时节还能听到雷声,说明强对流天气依然强烈,那么接下来就会出现秋雨连绵的天气。这些民谚让我们看到了古时“大数据”的力量,这是代代相传的经验的积累。

除了这些口耳相传的民间智慧,我国古代还有很多云图雨书流传至今,这些典籍通过文字和图画记录着晴雨交替,也包含古代科学家对气象变化的论述。马王堆三号汉墓里出土的帛书《天文气象杂占》就是世界最早的天文学著作,全件长150厘米,高48厘米,内有图约250幅,包括云、气、晕、虹、蜃景和星等,其中以云、气最多,晕象尤为丰富,与后世流传的中国古云图和晕象图有明显渊源关系,所列彗星等图也很珍贵。

这些风雨的预知,是农时的保障,是朴素的科学,也是千百年厚重的中国传统文化。

原图来源:视觉中国

设计:杨凯

文案:李梦一

校对:孙莹

审核:侯萌

资料来源:

黄卫 著 黄缨童 绘《一只早飞千年的鸟》

王树金:《帛书<天文气象杂占>“列国云占”探考》,载《出土文献研究》第九辑

标签:

上一篇:绝望!17岁男孩“投河”身亡:爷爷被打进ICU,施暴者仅拘15天!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