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原文及翻译的(师说原文及翻译对照)-热头条
1、原文 古之学者必有师。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资料图片)
3、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4、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5、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6、 嗟(jiē)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7、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8、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9、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dòu)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10、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fǒu)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11、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12、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13、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14、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15、”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16、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
17、孔子师郯子(tán)、苌弘、师襄、老聃(dān)。
18、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19、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20、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21、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22、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23、译文 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
24、老师是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决疑难问题的人。
25、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疑惑却不跟从老师学习,他所存在的疑惑,就始终不能解决。
26、在我之前出生的人,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拜他为师;在我之后出生的人,他懂得道理如果也比我早,我也跟从他学习,把他当作老师,我学习的是道理,哪里管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因此,不论地位显贵还是地位低下,不论年长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27、 唉!从师学习的风尚没有流传已经很久了,想要人们没有疑惑很难呐!古代的圣人,他们超过一般人很远了,尚且跟从老师向老师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跟圣人相比相差很远了,却以向老师学为羞耻。
28、所以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
29、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这个原因引起的吧! 众人喜爱他们的孩子,选择老师教育孩子;他们自己呢,却以从师学习为耻,这真是糊涂啊!那孩子的老师,教他们读书,学习书中的文句,并不是我所说的给人传授道理,给人解释疑惑的老师。
30、不理解文句,疑惑得不到解决,有的向老师学习,有的却不向老师求教(意思是不知句读的倒要从师,不能解惑的却不从师),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了,我看不出他们有什么明智的呢。
31、医生,乐师及各种工匠,不以互相学习为耻。
32、士大夫这类人中,如有人称人家为老师,称自己为学生,这些人就聚集在一起嘲笑他。
33、问那些嘲笑者(嘲笑他的原因),他们就说:"那个人与某人年龄相近,修养和学业也差不多,(怎么能称他为老师呢?)以地位低的人为师,足以感到羞愧,称官位高的人为师就近于谄媚。
34、"啊!从师学习的风尚不能恢复,由此就可以知道了。
35、医生、乐师及各种工匠,士大夫之类的人是不屑与他们为伍的,现在士大夫们的智慧反而不如他们。
36、难道值得奇怪吗? 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经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
37、郯子这一类人,他们的道德才能(当然)不如孔子。
38、孔子说:"几个人走在一起,其中就一定有我的老师。
39、"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弟子强,听闻道理有先有后,学问和技艺上各有各的主攻方向,像这样罢了。
40、 李蟠,十七岁,爱好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学习了,不被世俗的限制,向我学习。
41、我赞许他能遵行古人从师学习的风尚,特别写了这篇《师说》来赠给他。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