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资讯-详情

环球热头条丨摩根士丹利亚洲首席经济学家:中国经济有力复苏,可抵御通胀压力

2023-03-07 21:07:27来源:中国日报网

3月5日,摩根士丹利亚洲首席经济学家陈艾亚(Chetan Ahya)在《中国日报》撰文指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设定了全年GDP增长5%的目标,而摩根士丹利的预期更为乐观,预计GDP增速将达到5.7%。同时,再通胀将会相当温和,总体会维持在低于3%的央行舒适区间内。

服务消费正在引领经济复苏

文章认为,根据世界其他经济体的普遍经验,疫情放开后通胀上升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对中国而言,预计核心通胀将温和上升,但随着食品价格继续带来下行压力,整体通胀仍将维持在央行3%的舒适区间内。


(资料图片)

文章表示,随着中国经济的加速“重启”,最终消费支出的增速也将随之加快。从消费分类来看,中国优化疫情防控政策的举措推动了服务业的复苏,服务支出的增加将更多地推动消费增长。由服务业引领的经济复苏意味着商品消费对商品价格和非大宗商品生产价格指数(PPI)的提振作用较小,因为增量需求将更多来源于服务消费而非商品消费。

商品需求增长幅度不会过大

投资者担心中国的消费复苏可能会像美国那样迎来再通胀。但文章分析指出,当时美国家庭进行了数目可观的转移支付,叠加当时仍在实行的防控措施,导致美国的商品需求大增。就中国而言,消费增长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超额家庭储蓄的推动。超额家庭储蓄更多因为较为严格的疫情防控限制下人们不便消费,以及劳动力市场加大导致预防性储蓄增多,而非来自于转移支付积累。

随着中国疫情防控措施的全面优化,消费的提振将更多地体现在服务业。从供给来看,事实上,制造业产能利用率在2022年期间有所下降,在商品通胀出现显著上行压力之前,摩根士丹利相信制造业产能利用率仍有上升空间。

劳动力市场过热可能性较小

文章指出,从周期角度来看,随着中国经济复苏,其失业率将下降,工资增速也将回升。然而,由于并没有大量转移支付扭曲劳动力市场,劳动参与率不会相对落后于经济复苏的进程。此外,出口持续放缓也将有助于缓解劳动力市场可能过热的压力,因为出口持续放缓意味着相关制造业的就业趋势将放缓。总体而言,摩根士丹利预计工资增速将接近疫情前的水平,但劳动力市场过热的风险不大。

对亚洲其他地区通胀溢出效应温和

文章表示,由于中国经济复苏更多是由消费而非投资拉动,因此对亚洲其他地区通胀的溢出效应有限。

首先,中国的经济复苏将提振石油和非石油大宗商品的需求和价格。但考虑到工业和建筑活动尚处低位,这会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出行增加对油价的影响。对于非石油大宗商品而言,基建和房地产支出的前景至关重要,预计2023年基建和房地产的总支出增速只会略有提升。

其次,从统计数据来看,尽管亚洲其他地区的进口价格与中国的非大宗商品PPI相关,但由于PPI商品具有高度可贸易的特性,这一相关关系更多反映的是各经济体生产者价格不仅在于中国,更应关注全球背景。此外,全球商品需求也一直在收缩,而且亚洲已经提升产能增加供给。

同时,预期核心通胀会温和上升,整体通胀会维持在低于3%的央行舒适区间内。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